Friday, January 24, 2014

草莽英雄雞狗乖-竹雞

草莽英雄雞狗乖竹雞




竹雞是經常聽得到的鳥但要好好看到拍到也需要碰運氣解說時常戲稱它為雞狗乖」。竹雞有領域性所以會被利用來捕捉它比較常見的是播放它的叫聲就會有竹雞氣急敗壞的衝進陷阱裡就被逮捕了如果你家附近的鄰居他的綽號叫做竹雞仔」,意思就是指此人脾氣暴躁易怒好與人鬥所以和他相處時,還是好自為之,奉勸大家多多「與人為善」喲!竹雞雖然不是保育類野生動物但也是受到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保護,在報紙上曾看過有抓一隻罰金新台幣六萬元的案例呢!

============================================

竹雞
英名:Chinese Bamboo Partridge
學名:Bambusicola thoracicus subsp. sonorivox Gould, 1863 竹雞
別名:竹雞仔
目名:雞形目(GALLIFORMES
科名:雉科(PHASIANID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特有亞種
保育等級:無
生息狀態:普遍留鳥
特徵描述:體長25公分,體型圓胖,全身大致灰褐色,頭頂有赤褐色斑點,喉部有明顯赤栗色,背部有栗褐色及白色斑點,腹部橙褐色有栗色鱗斑,其上有半月形的棕色斑紋,翅膀為暗紅褐色,有黑褐色蟲蠹斑紋,尾羽外側栗褐色,腳綠褐色。
族群分布:分布於台灣各地中、低海拔的山區、丘陵等山區邊緣環境,活動於灌木叢、竹林、樹林底層及或雜草叢生的地方。
生態習性:生性羞卻、活動隱密,見人就躲。身體羽毛的顏色與樹林底層的落葉及其環境非常相近,有保護色,因此在野外不容易被觀察到。夜間會棲息於樹上。清晨和黃昏時,常高聲鳴叫,發出類似" 雞狗乖...雞狗乖..."叫聲。成小群於林緣或林道旁覓食昆蟲、草種籽、嫩芽、果實等。


Tuesday, January 21, 2014

溪畔孤獨的簑笠翁-綠簑鷺

溪畔孤獨的簑笠翁綠簑鷺



印象中看到綠簑鷺的機會還不少但通常都是孤單的一隻就在溪河畔的石頭上鬼鬼祟祟的。可能是常與潺潺清澈的溪流環境產生連結,看到它時常有種靜謐的凝滯感,但這也說明了通常能有機會慢慢觀察、拍照。畫面中的綠簑鷺是在知本森林遊樂區入口處的知本溪拍到的,那時短短的河段很容易觀察到許多的鳥類,包括河烏、鉛色水鶇、翠鳥等,有一次甚至還觀察到一隻不太怕人的棕簑貓活動。可惜大自然的變化實在很快,一次次颱風導致上游土石沖刷,已讓此地面目全非。去年(2013)天兔颱風帶來豪雨甚至將附近的吊橋沖毀,臺灣的溪流、河川環境其實是十分脆弱而多變的啊!

=========================================

綠簑鷺
英文:Striated Heron
學名:Butorides striata carcinophila  綠簑鷺
別名:綠鷺
目名:鸛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科名:鷺科 Family Ardeid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
保育等級:無
生息狀態:不普遍留鳥過境鳥
特徵描述:頭上黑色,冠羽甚長。面部黑綠色而有光澤,翼有白色細羽緣。眼黃色,腹面灰色,喉白色。  
生態習性:數量不普遍。留鳥較常出現於山溪、野澗。春、秋候鳥過境期間,可在平地的池沼、河岸、海濱等濕地環境發現它們。

TaiBNET 台灣物種名錄



Friday, January 17, 2014

美好的不期而遇 藍腹鷴

美好的不期而遇  藍腹鷴



記得有人曾經問過我,賞鳥中有什麼鳥或什麼事是印象最深刻的?在北大武山登山路徑上,與藍腹鷴美好的不期而遇,可算得上是其中的一次。記得那時是我碩士論文的野外調查,被颱風蹂躪過後的森林,傾倒的樹幹七零八落,葉子掉光,光禿禿的枝梢,讓人感覺這片森林好像被恐龍掃過。由於樹冠層的樹葉大多已被吹落,使整片樹林格外明亮。在一個轉彎,突然間我聽到鳥類的怪叫,仔細一看竟然是一隻雄藍腹鷴在鳴叫,不知道算是求偶還是威嚇,它張開翅膀抖動,而且還把脖子伸長,讓它的白色羽毛顯的膨大。我嚇了一跳,停駐在原地,觀察它的動靜,等它停止動作後,才想起該拿相機記錄,其實距離算遠,拍起來只有畫面中的一點紅可以辨識它是隻藍腹鷴。不過它好像要維持自己的優雅般,沒有展翅飛逃,靜靜的、緩緩的移步,消失在森林中,留下站在原地,情緒滿滿的我。
搬到台東後,對賞鳥、拍鳥狂熱的期間,經常和鳥友去附近林道賞鳥,也常常在雨霧中與它們不期而遇,那種驚喜、屏息,小心翼翼想拍到它們的心情,令人分泌腎上腺素的亢奮,大概就是驅動我們不斷走向山林觀鳥、拍鳥的動力吧!


=======================================

藍腹鷴
英文:Swinhoe's Pheasant
學名:Lophura swinhoii (Gould, 1863) 
別名:藍鷴、藍鷳、藍腹鷳、台灣藍鷳、華雞或斯文豪氏鷴
目名:雞形目(ORDER GALLIFORMES
科名:雉科(FAMILY PHASIANID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生息狀態:不普遍留鳥
特徵描述:腳紅色;臉部裸露之皮膚血紅色。雄鳥:全身大部分為藍黑色而帶有紫藍色金屬光澤;有白色羽冠;背部白色;尾羽除中央一對為白色外,其餘均為深藍色。雌鳥:體型較雄鳥小,背部頸及腹面為黃褐色,有黑褐色細紋。
生態習性:分佈從平地至海拔2300公尺。常出現在森林下層。常於晨昏、濃霧或天候不佳、光線昏暗時,出現在林下開闊處或林道上覓食。性羞怯、隱秘、警覺性極高。

TaiBNET 台灣物種名錄



Saturday, January 11, 2014

不畏燃燒的火焰-紅嘴黑鵯

不畏燃燒的火焰紅嘴黑鵯

紅嘴黑鵯令我印象深刻的幾件事一是它有特殊的龐克頭造型一深黑衣凌亂的頭髮另一件是容易惹火人的嘈雜怪叫,尤其是學貓叫的聲音;再來就是在冬天容易看到大群的聚集,以及和臺灣原住民相關的有趣傳說。由於它們活動的區域在山區,加上火紅的嘴和雙腳,因此與紅嘴黑鵯有關的神話故事也發生在生活與山林密切的布農族和泰雅族之中,也都跟「火」的故事有關。布農族是把紅嘴黑鵯視為「取火」的英雄,而泰雅族族把牠視為「滅火」的英雄。
有一回冬天到南橫公路上的利稻拍到了一大群紅嘴黑鵯,群鳥棲枝的畫面就發生在布農族的聚落中,對這張影像的記憶格外的清晰深刻


===================================

紅嘴黑鵯
英名:Black Bulbul
學名: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nigerrimus (Gould, 1863)
別名:紅喙嗶仔,黑鵯,黑短腳鵯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鵯科(PYCNONOTID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特有亞種
保育等級:無
生息狀態:普遍留鳥
特徵描述:體長約24公分,雌、雄鳥體色相似,繁殖羽與非繁殖羽也相同。
族群分佈:有12個亞種,廣泛分佈於亞洲中部、南部、印度、東南亞、中南半島、中國長江以南、緬甸等地區台灣為特有亞種,為各地區普遍留鳥。
生態習性:在台灣主要棲息分佈於平地至中海拔山麓至低山區附近。習性偏愛群棲性,常以小群聚集出現,冬季有時常成大群,有時聚集成百隻以上大群在樹林上層活動。鳴叫聲相當多變化及喧鬧,包括有刺耳哨音、似貓叫的咪咪叫聲等


TaiBNET 台灣物種名錄


Friday, January 10, 2014

來聽南蠻鴃舌的話語紅尾伯勞

紅尾伯勞是入秋以後常被觀察到的鳥類怪怪的叫聲讓人想起南蠻鴃舌這句成語。它是拍鳥和觀鳥入門的好伙伴可以在定點慢慢的觀察的棲息和覓食習性每次經過楓港就會看到一堆賣烤鳥和烤魷魚的攤位以前賣的是烤伯勞現在不知道賣的烤小鳥是什麼鳥?
朋友曾提起大概2000年時有一次他到知本濕地賞鳥拍鳥看到許多的捕鳥陷阱鳥仔踏」,便打電話到派出所報警但當時保育觀念尚未普及警察只告訴他已知道了,會前來處理。他等了很久,還沒看到警察,考慮了一下,他便自己把陷阱拆了,又怕與獵人發生衝突,所以很快的把陷阱收一收帶走便離開了。檢舉、拆除鳥仔踏、偷偷割破網子,解救觸網的鳥類,這大概是那段時期中許多鳥類攝影者共同的記憶吧!
住在家裡的伯勞就比較幸福,沒有陷阱伺候,感覺每年都看到它,但又無法確定前來度冬的是不是同一隻(同樣年年度冬造訪的還有一隻雄藍磯鶇),這大概是定點觀鳥人心中普遍的疑惑吧!


=====================================


紅尾伯勞
英文:Brown Shrike
學名:Lanius cristatus cristatus Linnaeus, 1758
別名:伯勞仔
目名: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名:伯勞科(FAMILY LANIID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非
保育等級:第III級、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生息狀態:普遍冬候鳥
特徵描述:小型雀形目鳥類,約20公分。繁殖羽與非繁殖相同,雌雄羽色不同。
族群分佈:主要在亞洲東北部繁,非繁殖季會遷徙至亞洲中部、南部、東南亞、菲律賓、大洋洲度冬。台灣為普遍冬候鳥。
生態習性:分佈從平地至海拔1500公尺。常出現在開闊的林緣、次生林、農耕地、人工林、灌欉、庭園、都市公園等。生性兇猛,主要捕食昆蟲、小爬蟲類,食性很廣。捕食後會利用樹枝或其他尖銳物固定獵物,有時會將獵物暫時貯存在尖銳物上。


TaiBNET 台灣物種名錄




Monday, January 06, 2014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


紅嘴鷗給我的感覺,它們出現時多是一群,通常是在魚塭拍到它們。白白的身影在天氣陰灰灰的時候不太好拍。另一個感覺是很輕盈,我喜歡拍它們飛行時的姿態,雖然整排停在魚塭水泥堤上停棲的畫面也很吸睛。

大概是因為喜歡賞鳥,其實就算它們出現的地方總是有許多凌亂的人造物,我們眼睛都會自動的視而不見,專注欣賞它們的美麗,更別說使用相機構圖或軟體裁切來取景,映入眼簾的總是那種輕盈飛翔的感覺。


====================================

紅嘴鷗

英名:Black-headed Gull

學名: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 (Linnaeus, 1766)

別名:澄嘴鷗、黑頭鷗、百合鷗

目名:鴴形目(ORDER CHARADRIIFORMES)

科名:鷗科(FAMILY LARID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非

保育等級:無

生息狀態:普遍冬候鳥

特徵描述:體型中,全長約40公分。

族群分布:繁殖於西伯利亞、堪察加半島、庫頁島、蒙古以及中國東北等地,冬季則往南遷移至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華中、華南以及中南半島等地。在台灣則廣泛於沿海等處為度冬棲息地,數量可達萬隻以上,為鷗科鳥種度冬數量最多者。

生態習性:通常成群飛翔出沒於河口、沙洲、魚塭或漁港等水域。也會飛至內陸水域。以浮游水面、空中俯衝、或步行地面等方式覓食。以魚類、昆蟲或腐肉為食,經常出現覓食於魚塭環境或伺機搶食其牠鳥類的食物。

TaiBNET 台灣物種名錄

http://taibnet.sinica.edu.tw/chi/taibnet_species_detail.php?name_code=419699